做為鑄造工藝中的產品,鑄鐵件一直廣泛應用于鑄造及相關行業中。鑄鐵件具有優良的鑄造性、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良好的和消震性。工業用鑄鐵一般含碳量為2%~4%。碳在鑄鐵中多以石墨形態存在,有時也以滲碳體形態存在。除碳外,鑄鐵中還含有1%~3%的硅,以及錳、磷、硫等元素。合金鑄鐵還含有鎳、鉻、鉬、鋁、銅、硼、釩等元素。碳、硅是影響鑄鐵顯微組織和性能的主要元素。它是將鑄造生鐵(部分煉鋼生鐵)在爐中重新熔化,并加進鐵合金、廢鋼、回爐鐵調整成分而。與生鐵區別是鑄鐵是二次加工,大都加工成鑄鐵件。
在鑄鐵件的制造生產中,要對鑄件的質量進行控制與檢驗。這是需要一整套復雜而又仔細的工藝流程來支撐的,因為質量的好壞決定了鑄鐵件使用的壽命和時間,所以我們要嚴重的對待這件事情。一般對鑄鐵件的外觀質量,可用比較樣塊來判斷鑄件表面粗糙度;表面的細微裂紋可用著色法、磁粉法檢查。首先要制定從原材料、輔助材料到每種具體產品的控制和檢驗的工藝守則與技術條件。對每道工序都嚴格按工藝守則和技術條件進行控制和檢驗。對成品鑄件作質量檢驗。要配備合理的檢測方法和合適的檢測人員。
只有通過檢查的鑄鐵件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生產,我們也可以同時總結一下檢查時出現的一些狀況,才能進一步改正一下我們的生產工藝。行業的進步和產業的優化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實踐中產生靈感,去改進我們的生產工藝,才能推動整個產業的和諧發展。
影響鑄鐵件質量的因素很多,要有合理的鑄造工藝。即根據鑄件結構、重量和尺寸大小,鑄造合金特性和生產條件,選擇合適的分型面和造型、造芯方法,合理設置鑄造筋、冷鐵、冒口和澆注系統等。以獲得鑄件。是鑄鐵件的設計工藝性。進行設計時,除了要根據工作條件和金屬材料性能來確定鑄鐵件幾何形狀、尺寸大小外,還從鑄造合金和鑄造工藝特性的角度來考慮設計的合理性,即明顯的尺寸效應和凝固、收縮、應力等問題,以避免或減少對鑄鐵件的成分偏析、變形、開裂等缺陷的產生。第三是鑄造用原材料的質量。金屬爐料、耐火材料、燃料、熔劑、變質劑以及鑄造砂、型砂粘結劑、涂料等材料的質量不合標準,會使鑄件產生氣孔、針孔、夾渣、粘砂等缺陷,影響鑄鐵件外觀質量和內部質量,嚴重時會使鑄件報廢。第四是工藝操作,要制定合理的工藝操作規程,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使工藝規程正確實施。